以下的每一個字
全部都是芹寫的電影理論與批評的期末報告
芹拿到非常高的分數喔
《90多分》
女性主義 Feminism
女性主義 Feminism:
指的是女性或有關於女性的意識或知識。
‧性別可以分成4種層級:
sex:指的是生理的性別。出生時依據性器官辨認。
sexuality:指的是mental sex 心理的性別,也就是這個人自己覺得自己是男人或是女人。
gender:指的是社會的性別。也就是這個人擁有的是男性特質或是女性特質。
sexual orientation:指的是性傾向 也就是這個人是同性戀或是異性戀
這4種層級的分類非常的重要,因為涉及到主體認同。 ( EX:gay 要自己承認是gay才算數)
-------------------
女性主義 Feminism
1960年代末,在美國與西歐等地女性運動興起,是這段時間中幾個激進的意識形態之一,在電影中,女性主義的成果非凡。在好萊塢舊片廠時代女人在電影中的角色十分卑微,成千部的電影中只有極少數是女人所導演。註
方法論的形成時期:1972~1975
1.目的是要形成女性自覺的意識。
此時期女性認為自己是受到父權社會的壓迫。
2.要求在父權社會中與男性具有同等地位。
a 教育權 b 工作權 c 參政權
3.她們研究在好來塢電影中,如何錯誤「再現」( represent) 女性的形象(image)
(「再現」(represent)的意思是:重新選擇 ,再組合、再生產的過程,具有符號的意義。)
‧在好來塢電影中,那些女人呈現了:
A 被動
B 銀幕的時間分配的很少
C 負面的形象
當女性主義者討論觀看時,她們的觀點在女性被貶損的形象及男性特質自我的虛構主宰間擺盪,反而強化了認同與(自戀式的)承認銀幕上的自我行象,兩者之間的等同關係。註2
好來塢電影把女人分成4大類:
a 良家婦女
例如:凱薩琳 赫本
b 蛇蠍美人《黑色女性》,心狠手辣,工於心機。
例如:依麗沙白 泰勒
c 不食人間煙火
例如:奧黛莉 赫本
d 神經質、八婆,被嘲弄的角色
‧女性主義的者很少反對將女性描述成性感的;他們只是堅持人性的其他特點也不應忽略,把女性降為性客體是他們最生氣的。註3
註1參考 認識電影 意識形態p464~467
註2《佛洛伊德看電影》 P167
註3認識電影 意識形態p465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英國與美國有不同的方法論的差異
1.英國:
電影中,女性的影像是經過符號建構的過程而產生。
2.美國:
電影中,女性的影像是現實社會的反映,有所謂的女性特質的存在。
(所謂的女性特質,並不是天然生成的,而是經由一連串的文化養成的結果。)
‧電影基本上是在複製與重新建構,並不是理所當然的。
‧美國的女性主義被稱為本質論,英國的女性主義被稱為反本質論。
(這兩派是僵持不下,背道而馳的理論,目前是英國的女性主義獲勝
)
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Psychoanalytical Feminism
理論發展時期
女性主義發展
企圖發覺電影文本的內部矛盾,來證明父權社會的文化對女性的壓迫。
意識形態
1.把電影視為意義生產的動態過程
2.將電影中主流或是宰制的父權、意識形態,如何來壓迫女性,最重要的方法是精神分析的女性主義。
對女性主義電影及拍攝電影而言,「快感」一直是個惱人的問題,而機制理論似乎可以在這個問題被提出來以前,便給予答案。(潘莉,《錯覺的未來》,1989)
在1975年,有一本書出版,重寫了有關於女性主義,這本書:
a 探討女性主體的問題
b 反快感
理論家把心理分析及女性主義帶入電影的領域,藉由轉向幻想概念,使得影像及敘事中快感的概念,變得十分複雜,而幻想的概念對於心理分析而言,從來就不只是快感的問題而已。註1
c 觀眾的觀影經驗
作者她利用佛洛依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,將電影視為一個抵抗父權社會的政治武器,她要去呈現電影如何在潛意識的運作中,去不知不覺的複製了父權社會的意識形態,去架構他的電影形式。
她要發掘女性形象複雜的關係,分析快感pleasure之後,再去反快感pleasure,再加以摧毀,她要建立一種女性的另類電影。
3.觀眾得到觀影快感的2個方法:
a 透過偷窺方式的方法來取得快感
b 透過自戀的滿足來獲得主體的認同
4.敘事電影以2種方式,來避免女性的形象引發男性的「去勢焦慮」:
a 結合偷窺狂─對於女性的形象,來解除其神秘感,甚至於來施行懲罰,稱為黑色電影的蛇蠍美人。
b 將女性轉化為拜物的對象,成為戀物癖者。
例如:「殺很大」瑤瑤的童顏巨乳
(註:「去勢焦慮」指的是:男孩經歷伊底帕斯階段《戀母情節》,來認同父親的位置,將自己與母親圓滿的關係給拋棄,遺留在潛意識之中,就會引發無法癒合的創傷truma。)
5.觀眾的3種觀看方式:
a 攝